茶最懂得修行之道,烹煮之火急不得,啜饮回甘更急不得,唯有自在悠然,茶方能把最真的一面展现给你。独饮有独饮之自在,同品有同品之畅怀。无论溪谷青崖与茅屋野店,还是市井之中和高楼大厦,有茶的地方就是道场。不过适当的环境确实能为茶事锦上添花,使人回味不绝。就闲适与清净的氛围来讲,总可捏成五境,供爱茶之人品玩。
蕉窗夜雨
蕉窗夜雨自古是件雅事。时令入秋,天气渐寒,偏偏小雨又淅淅沥沥下个不停,夜色中雨打芭蕉之声声声敲击着不眠人的心,使人难免有“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”之叹。此时喝茶,往往是一人独啜,品茗听雨,任思绪纷飞。感伤时光如水,时急时缓,急似夜雨如织,缓似茶汤入喉。
如此,品茶的心境与秋夜的清幽才能最大展现。故会有“风淅淅,夜雨连云黑。雨滴滴,窗下芭蕉灯下客”或是“独坐窗前听风雨,雨打芭蕉声声泣”,乃至“冷暖眉间消岁月,清曲罢,几人听”之叹。明人张源在《茶录》中说:“饮茶以客少为贵,众则喧,喧则雅趣乏矣。独啜曰幽,二客曰胜,三四曰趣,五六曰泛,七八曰施。”想来此夜之中的独啜,怕是到了幽的极致了吧。
如此冷夜,如若少了茶的陪伴,不知会少了几多文人之叹!茶,是最温和的伴侣,引人遐思却也给人抚慰。
寒夜客来
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。”南宋诗人杜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太过温馨喜悦的画面:苍山日暮、天寒地冻的冬夜,故人不期而至,主人于是铲雪融水、引火煮茶。老屋之外积雪压枝,天上繁星朗月,梅花疏影横斜;老屋之内竹炉内松炭星火,炉上釜内茶汤翻滚,暗香浮动,茶已更换几次,亦不觉无味,二人竟畅一夕之谈。
人的一生如若能多几回如此温暖的相遇,方不负于此红尘路上走一遭。我等凡人被抛入这劫波之中,要经历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这八苦,却为何总能于困厄中挣扎出一条路,让自己满怀希望地活下去呢?我想就是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温暖与美好的相遇值得我们留恋。
此外,《茶解》也如此说:“山堂夜坐,汲泉煮茗,至水火相战,如听松涛,倾泻入杯,云光潋滟,此时幽趣,难言矣!”诸如梅花初雪、雪峰梅梦、围炉煮茗、访友初归等景也有同工之妙。
石松听泉
石松听泉泛指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趣,尤以清爽夏日为佳。自古也不乏于山水之间,在松竹下,临近溪水,拾柴烹茶的文人雅士。试想,新茶才出,或是三五好友,或是只身一人,亲自拾柴烹茶,取山泉活水,其水清寒甘冽,与新茶之鲜相得益彰,更兼山间之美景为茶味增色。其喜乐与闲适不言而喻。
固有,“寒涧挹泉供试墨,堕巢篝火吹煎茶”,“茶香高山云雾质,水甜幽泉霜当魂”之趣味。茶从自然中来,过分华美之境是与茶的品格格格不入的。极端的例子当然要数丰臣秀吉的黄金茶室了,那是不懂茶之人,茶道之精髓自然会对他敬而远之。
小院闲坐
小院闲坐,可独啜,也可三五好友,但不宜过多,否则小院的闲适则破坏了。此时,最好是初秋季节,天朗气清,秋叶初黄,却也不至于太冷,疏篱内菊花盛开,引一二好友,撑一张木桌,品茗闲谈。或是春季清明过了,和风日暖,窗外垂杨千万缕,正是莺莺燕燕之时,品茗之余,细赏春日。恰如唐皎然与陆羽饮茶的“落日平台上,春风啜茗时”。
山寺焚香
自古,“茶禅一味”。山寺往往环境清幽,有好茶,更不乏懂茶之人。
“天下名山僧占多”,山寺往往多居名山幽处,风景独好。而天下名山往往盛产好茶,僧人诵经之余在山坡种茶,既可自饮清修又可奉客,“山僧后搪茶数丛,春来映竹抽新茸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。而往往寺僧又多讲究,制茶功夫自然不凡,“玉蕊一枪称绝品,僧家造法极功夫”正是此意。
如刘禹锡《西山兰若试茶歌》所云:“幽期山寺远,纤扳石泉清。寂寂燃灯农,相思一些声。”踩着布满青苔的青石板小路,路边或松或竹,风吹来沙沙之声。你独身到寺庙寻茶问道,同寺内高僧谈会儿,也会多沾些佛门的清净之气。如能得高僧亲自烹茶,即使寺庙破旧却也无妨,只因茶香幽幽,满室生香,而所言内容,令人醍醐灌顶,会心一笑,也是人生乐事了。一杯茶在手,人缘、茶缘、善缘、法缘、佛缘尽在其中。
上述五境,于今日观之越来越变得可遇而不可求了,所以与其苛求外在的环境,不如先营造好内心的环境。
品茶是品茶人心的回归,心的歇息,心的享受,心的澡雪。因此,准备一个最佳的心境,方能真正体味到品茶的真谛,获得精神上的享受。试想,一壶茶中的一片茶叶是不重要的,取出一片茶叶,一壶茶还是一壶茶;可是这一片茶叶又是最重要的,因为每一滴茶汤都有这一片茶的甘香。
一壶好茶,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。说珍惜世界,先学习在社会这壶茶里,做一片茶叶!当我们这样想时,喝茶时就特别能品出其中的清香。茶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,人等的是一杯倾心的茶,你若愿等,茶不负你。
茶汤中的修行查看地址:https://m.dixiangxunyuan.com/chawenh/802.html了解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