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坪
1926年3月生于浙江淳安县
成就:还发表茶叶论文百余篇,译文5万余字。
浙江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,曾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、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(经济作物局)科长、高级农艺师等职。
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农学院,分配到浙江省从事茶叶推广工作。曾主持、参加和完成“茶园普查”、“病虫害防治”、“古代名茶的恢复和推广”、“创新名茶”、“机械制茶”等课题。八十年代茶叶出现滞销,主动倡议“多茶类、多渠道、多口岸”等对策,并积极度产红碎茶、开发名茶和多茶类取得成功,为改变浙江省茶叶滞销局面作出了有效的努力。主要著有《种茶》、《种茶和制茶》;科教片《茶树短穗扦插》编剧、电视片《绿茶初制加工》编剧。还发表论文百余篇,译文5万余字。
胡坪,幼名一中, 祖父是当地小有名生于气的商人。祖父去世后,家境衰败。父亲胡润桐毕业于上海吴淞工业专科学校,从事电机专业工作。胡坪5岁时随父母和两个姐姐移居南京。在家庭温暖和睦环境下,胡坪自幼喜爱读书,善与人处。小学四年级时,因日军入侵,全家在南京沦陷前逃往家乡,再往广西、贵州等地。由于战乱频繁,颠沛流离,胡坪只读了一年初中课程。1945年,他靠平时自学,以同等学历考取省立高中,进入较正常的学习。
1949年,胡坪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茶专业科学习。由于他好学认真,成绩优良,作风正派,谦虚助人,深受同学爱戴、教师看重,曾被选为班长、团干部、校学生自治会执行委员等职。学习期间,陈缘、王泽农、庄晚芳等教授治学严谨,诲人不倦的精神使他受益匪浅,终生难忘。毕业时,领导曾打算让他留校作助教。他不依恋大城市,而以事业为重,认为自己缺乏实践经验,生怕误人子弟,要求不留校。之后,胡坪分配到中共中央华东局农委。他又向农委领导陈述理由,要求到基层锻炼,深入茶区通过实践充实自己,后经领导同意再次分到主要产茶省浙江工作。到了浙江,胡坪先在绍兴地区茶叶指导所工作。1952年初,绍兴地区茶叶所撤并入宁波,他又到宁波奉化县东岙乡茶区蹲点。1953年,胡坪调省农业厅特产局茶叶科工作,一直到1991年4月退休。除1970年底至1973年初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曾下放长广煤矿锻炼外,胡坪基本未离开过茶业。在工作的前段时期,他以下乡蹲点和调查研究为多。胡坪先后在宁波、奉化、新昌、富阳、余杭、西湖、金华等茶区蹲点共7年,深入了解了茶区生产、茶农生活情况,对茶园现状、培育技术、生产责任制、生产成本、经济收入等全面情况,对存在的问题有较深的认识。他白天参与生产劳动,学习茶园培育、采茶制茶技能,晚上参加生产单位的活动,帮助制订生产规划和计划。开展的科学实验和推广的先进技术深受茶农欢迎。这为他以后在省级机关进行茶区推广工作打下基础。1960年初,胡坪负责特产局茶叶科工作,直至1987年底。近30年间,浙江茶业的各项大事,几乎都有他的参与,例如浙江省的茶叶生产发展规划,每年的茶叶生产计划,重大技术措施的制订和推广,茶叶生产有关政策贯彻情况的调查总结,各种茶叶生产技术培训,全省茶叶生产区划等。与兄弟省份交流学习方面,除外省同行来浙参观指导外,他先后到过苏、皖、赣、闽、粤、桂、湘、鄂、云、贵、川等省区参观学习交流。1982年,浙江组团赴日考察茶叶,胡坪任副团长。回国后,他作学术报告9次,撰文12篇介绍日本情况。胡坪自参加茶叶工作以来,著书5部,撰写论文及文章百余篇,译文近10万字。他从技术员到农艺师,1983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高级农艺师,20世经80年代中受聘浙江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,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他还担任中国茶叶学会第二、第三、第五届常务理事,浙江省茶叶学会第五、第六届理事长,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四、第五届委员等职。
胡坪查看地址:https://m.dixiangxunyuan.com/chamingren/241.html了解知识。